我们平时练习更多是关注在身体部位的伸展,那你观察过随着练习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吗?是愉悦、分心、小题大做、以自我为中心、开放开阔的?


来以下这些倾向性是不是很常见:

在课堂上,你发现旁边的同学在做Pascimottanasana(加强背部前屈伸展式)中几乎不能向前弯曲,而你折叠时却能超过双脚?或者在练习其它体式时,视线会飘来飘去,发现自己会时不时用眼睛扫描整个教室? 

在家中自我练习时,放在旁边的手机屏幕突然亮了,就会去看看是不是微信有人找了?当在一个序列中出现了难度较大体式时,会倾向于与体式及我们的身体进行一场战斗,雄心勃勃地认为不可能做不到?或者有时候人站在垫子上,但是心已经不知道在哪了.......

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有出现过这种倾向,这是很正常的想象,不可否认我们就是喜欢生活在过去在未来,就是不在当下。只是,练习瑜伽本来就是可以开发我们的觉知,我们也要把觉知应用到练习中,我们应该在观察到这其中的倾向后,做出反思和改变。

在瑜伽课堂上,与他人比较不仅会让你从练习中分心,还可能因为用力过度将自己弄伤。就像上面举例说的做Pascimottanasana的同学,虽然他很僵硬但他全神贯注,能够释放他的僵紧,取得一点点进步,对他而言,就是前进了一大步。而视线飘忽的同学,实际上是在用涣散的注意力喂养自己的心智。

所以,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自我练习时,一旦你察觉到自己在课堂会出现这些倾向性时,就要提醒自己保持视线的专注点,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进步的步调将注意力拉回到练习本身

察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倾向并加以改正,还是为体式练习培养敏锐性的能力。比如说在头倒立时,需要持续地向上提起双肩,这是一个需要小心翼翼的并需要不时被提醒的细微动作。

我们的双肩常常会慢慢地失去控制而下坠,而我们只有在它们已经塌陷时才注意到。通过察觉自己的行为,我们在肩倒立时就能更密切地监视双肩的状态,能够注意到任何细微的变化,并可以随时做出调整。我们学会更加关注这个过程,更快地辨认任何变化。

所以,只有观察自己的行为,才能体会到练习本身就是真正的益处,而不再是取得这样或那样的成就,也只有对自己进行观察,才能实现练习的事半功倍。

「艾扬格瑜伽大会--瑜伽之道」课程的坐立主题中,Geetaji就有针对性地引导同学们在练习中纠正身体的倾向性,去内观感受,消除无明,建立平等身心灵感受。

 

(扫码进入课程)

注:图片来源于网络
-END-

Namaste.